5.主持人:在義大利留學經歷對於您的設計品牌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前面圖文已說明)

6.主持人:您曾獲得紅點設計概念獎、IF產品設計獎,請您談談這兩次獲獎的經歷。

張雷:其實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沒有什麼好的事情可做,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獲獎,但是我並不建議現在的學生這樣去做,可能那個時代獲一個獎你會覺得很自豪,但是現在少說也有幾千人了,所以我並不建議大家去追逐獎項。因為這兩個都是德國的獎項,當一個學生或者年輕設計師無所適從的時候可能會去參加這樣的獎,但是我覺得應該把時間更多放在研究設計本身,而不是去拼命的獲獎,這是我覺得我應該檢討的地方,其實我們獲得了20多個獎,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應該花更多的經歷去學習和研究自己的作品。
真的去看國際上那些有影響力的設計大師,他們獲得的獎項是被動獎項,他們的作品是被某個博物館或者某一個組織評為年度設計獎等等,所以當你的作品夠好足夠打動人的時候,那些獎項會來找你,所以我認為這些獎項有些把設計帶入了一個比較窄的領域,其實獎項之外的很多設計也是很棒的。

7.主持人:您是首位獲得米蘭傢俱展Salone del Mobile全場大獎的中國設計師,您簡單
介紹一下獲獎作品設計理念。

張雷:這個獎是一個被動獎項,是不能申請的,我們只是參加了這個展覽,然後它會在全場選擇一個作品一個設計師去頒發這個最終的獎,當時很幸運第一次頒給中國設計師就給了我們,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方式,我並不是因為想要獲得這個獎而去參加展覽,只是想把我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最終他們選擇了這個作品。這個作品就是那個紙傘的項目,剛剛大家都有看到。

8.主持人:您的設計作品強調傳統文化與自然主義,請您談談這兩者對於創新設計有
何影響?

張雷:創新設計並不是你動腦子去分析出來的,創新設計是做你自己想要的東西,你信手拈來的可能都是別人想不到的創新,這才是我在Domus Academy學到的狀態,其實創新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經歷,來源於自己的血液,傳統教育和傳統手工藝文化可能對你會有影響,但是並不會有什麼作用,如果你不太喜歡自然的東西,就喜歡機械和工業的東西,這也是你的設計,做出來的東西也仍然是創新的,所以我覺得創新和這些主義是沒有關係的,和你自己是有關的。

9.主持人:請問您設計FROM YUHANG設計圖書館的靈感來自哪裡?請您談談該項
目創立的故事。

張雷:品物流形設計師以及師傅們,花費六個月的時間,改造成FROM YUHANG融設計圖書館。

Domus Academy

其實設計圖書館就是要表達品物流形設計師想如何活著,所以精心佈置了一個花園,但花園看起來非常隨心,每一樣植物都是隨心插進去的,植物之間並沒有刻意安排,花園看起來很舒服,我認為是余杭最美的私人花園。

Domus Academy

Domus Academy

這是一種像蜂鳥一樣的昆蟲,叫明蛾,非常小,非常美,常會光臨我們的花園,美的人也會常光臨這裡。

Domus Academy

圖書館2樓的展覽區,也是做演講區域,是我們夢想的一種全白空間。

Domus Academy

圖書館裡面的show room。品物流形五六年中所做作品進行展示。

Domus Academy

圖書館喝茶休息區。

Domus Academy

圖書館工作的場景。

Domus Academy

 

美的工作狀態,需要美的生活,life is beautiful,想追求美的東西,(花園、辦公室、桌子)。品物流形主張“過程即結果,生活的每一天就是生活的目的。”不要幸福的生活,只要美的生活。

10.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合作設計師,您認為優秀設計師的共同點是什麼?

Domus Academy

張雷:品物流形三位主設計師,從左邊開始是Chris,德國人,他非常嚴謹,做事計畫周全;第二個是Jovana,塞爾維亞人,浪漫,皇室血統,只追求美,不追求功能的設計師;我很難講自己是什麼樣的設計師,我相對中庸,和緩,沒有尖銳的棱角,我們風格差異,性格不同,但是合作的非常愉快。我覺得,原因是我們的價值觀是相同的,其它都不同,價值觀是什麼?
就是剛才所說的過程即結果,是對過程看的重還是對結果看得更重,我們都認為今天活得開心與否,今天的生活的是否很美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未來公司開的多大,或盈利額有多少,能否買得起房,其實跟我們生活的品質都沒有任何關係,今天活得品質就是我們做設計、工作與生活的全部,這就是我們三個風格差異,性格不同,卻能夠走在一起的原因。

11.對於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您對選擇學校、科系以及職業規劃方面有哪些建議?

張雷:我覺得設計師這個行業,以前我也熱衷於規劃自己十年或十五年之後的事情,但其實設計師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行業,很難規劃,就像曾經自己規劃成為一名汽車設計師才去了Domus Academy義大利設計碩士學院,但最終成了跨界設計師,所以我認為選擇學校很重要,選擇科系並沒那麼重要,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科系就可以,但自己最終未必會做這一行業。很多設計大師都不是做自己的本職行業,但都在做與設計專業相關,甚至不相關的職業,舉個例子,英國設計師Tom Dickinson 本來是搖滾樂手、吉他手,後來車禍中手受傷,彈不了吉他,就去做了設計,後來變成首屈一指的設計師。我覺得設計就是一種可以跨界的東西,我從Domus Academy學汽車設計,回來之後從事與汽車設計幾乎無關的工作,去做愛馬仕在北京、成都的櫥窗設計,真的不可想像。當然也做了一些相關事情,為標緻汽車做了2015 年概念車中國版內飾,但標緻汽車並不清楚我有汽車設計留學背景。還幫助梵帝尼做了一些傢俱設計。所以我覺得選擇科系,選擇職業順其自然,哪怕喜歡義大利菜也可以學,學過之後會啟發更多東西,最後會對設計有更大的幫助。選擇學校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比如米蘭理工大學,沒時間玩,作業多,緊張,而在Domus Academy可以做很多課外的事情。

自由提問與問答:

1. 我知道Domus Academy義大利設計碩士學院的產品與建築都很出名。我想問一下Domus Academy的交互設計這個偏向現代網路的專業與美國的矽谷那邊有什麼區別與研究方向的不同嗎?

張雷:你提的問題是交互設計方面的,我不是交互設計師,所以我的回答未必準確。其實交互設計在任何一個學校都是一個新專業,在義大利學習交互設計,也許更偏向藝術方向,在美國可能更偏向技術或商品的方向,在我看來。我覺得選擇Domus Academy或美國矽谷,並非選擇學校,而是選擇想在哪個國家生活,是喜歡義大利呢?還是美國?喜歡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姿態?還是美國創新?美國更加追逐實際利益,這種東西是否對人有吸引力,市場如何,技術如何解決,美國更加有目的性與直接,義大利人不在乎東西的結構,而在乎藝術表現,義大利任何專業都會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受米蘭無數藝術家、博物館、建築的影響,可以從這幾點考慮。

2. 學工業設計,在未來的中國發展有前途嗎?

張雷:我就是學工業設計的,我覺得所學技能和個人前途二者沒有什麼關係。比如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技能,但是你不適合去學習,那麼這個前途跟你無關;一個沒有前途的技能,但很適合你,你仍然會前途無量。所以二者沒有直接關係,不要去問工業設計有沒有發展前途,因為你熱愛這個技能,或者非常想做,就一定會有前途,跟市場沒有關係。如果你不熱愛這個技能,不喜歡的話,哪怕技能再有前途,也沒有你的份。

3. 在Domus Academy期間感覺到不能繼續做喜愛的初衷-汽車設計,什麼動機讓你改變成工業設計,來源以及想法?

張雷:我一開始在浙大學習工業設計,後來創立品物流形,再後來去Domus Academy義大利設計碩士學院讀汽車設計,再回來,其實我做的既不是工業設計,也不是汽車設計,而是跨界到各個領域,所以我現在只能稱為一個跨界設計師,我可能從一個產品或汽車內飾或一個藝術裝置、空間,其實我涉及到許多不同領域,這也是在Domus Academy的一個改變。

4. 在求學中遇到的最辛苦最不方便的是什麼,是對於專業的想法不能協調還是語言
的溝通問題?

張雷:在Domus Academy留學期間最辛苦最不方便的,我覺得一開始是語言溝通上,本身當時英語不太好,前兩三個月拼命補英語,後來其實會覺得越來越適應米蘭,越來越覺得自己像生活在米蘭很久的人,又不捨得離開。可能前幾個月會略感辛苦,因為別人聽不懂你說話,你也聽不懂周圍的人說話,但是其實這段時間是自己進行反思的很好的狀態。比如在米蘭找房子,找房子要大街小巷去找,網路上找租屋資訊,看房子,還蠻辛苦的,找了一個月才找到還ok的房子,但是整個過程是對米蘭地理環境一個很好的熟悉過程。

5. 這五年的計畫展覽,每一年都關注於一個主題非常有趣,你現在最感興趣的一種
材料是什麼呢?

張雷:每年我們選擇一種材料,然後對這種材料所涉及的很多手工藝進行研究,其實也是幫助我們進行分類,能夠對這些材料系統的、花五年時間進行研究,今年正在研究的是銅,鐵,搪瓷,琺瑯,一切跟金屬有關的傳統手工藝,是今年研究的重點。其實我對所有材料都感興趣了,只不過金屬材料是今年集中精力去研究與攻破的,我們研究的範圍是全中國,所以我們的工作量還是蠻大的。

6. 對於有意向創業的設計師有什麼建議或忠告呢?

張雷:還是那句話,先學會怎麼活著,再當設計師。我覺得設計行業不是一種創業,因為設計師隨時可以成為獨立設計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設計生涯稱作是創業,如果是為了營業目標,為了成立一個什麼樣的公司,這不應該是設計師所做的事情。設計就要隨緣,做自己真實的設計,當希望做自己的設計時,就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工作室。
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在三十歲之後所做的事情,三十歲之前多去不同的地方嘗試,年輕時就要享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狀態,去世界各地打工,體驗各種生存方式。一個設計師,可能到三十歲之後才會有足夠的閱歷與精力做出好的設計,與設計技能可能並不直接相關,跟經驗閱歷相關,而閱歷的積累就要靠年輕多去國家旅行,到不認識的國家或村落住一段時間,可以去澳大利亞或者紐西蘭村子裡,體驗那個世界的人們會那樣的活著,他們沒有IPHONE,沒有Ipad,但是他們的生活品質是如此之高,這會改變你的價值觀,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7. 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直接讀研究所是否不太好,沒有對自己在國內行情反思的機會,回國會不會不適應呢?

張雷:按照我個人的經歷,我覺得在國外有種留學方式叫三明治年,就是高中畢業之後,先不考大學,先去工作,工作大概兩年之後再去想考什麼大學或什麼科系,然後到大學讀兩三年再去工作,然後讀兩年再畢業,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對於我來講,一個設計師非常注重的就是個人經歷。設計師不應該一直上學,設計不是學出來的,也不是努力就能學到的,設計是一種體驗,一種經歷,把在Domus Academy留學當成一個經歷,而不是學習,我當然告誡過很多學生,本科畢業之後先要工作兩三年,再去上碩士,然後再工作,還可以再上都沒關系,把自己的生活多元化,放在體驗上,否則只會上學,只會考試,跟設計沒什麼關係。

8. 本科是多媒體設計,接觸最多的是視覺與各類軟體,對於策展方面的想法,只懂一些策劃,但選擇了這方面的碩士專業,能談一些關於策展的經歷或者內容嗎?

張雷:其實我不是一個專業策展人,我在自己很多的個人簽名裡都寫業餘設計師,業餘策展人,業餘攝影師,我很享受業餘狀態,我感覺什麼事情一專業之後就不真實了,策展這個事情,我個人認為很難學來,較知名的策展人很多是設計師,藝術家或媒體人,慢慢變成策展人。
如果做一個職業策展人是一個很沒意思的事情,每天都在想策展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不能叫自己策展人,只能是業餘,我只策過兩個展,一個是FROM Yuhang,一個就是融,這兩個都是我自己實現自己的設計理想、設計哲學的展覽。如果建議的話,你可以去讀Domus Academy的社會學,跨文化專業,甚至去讀交互設計專業。因為這些專業可能會給你更多營養,讓你在策展上面有發揮的餘地,甚至去讀攝影等等都可以,我覺得真的想做策展的話,就不應該再去讀策展這個專業,應選擇另外一個專業,或者汽車設計專業都可以。

9. 與Domus Academy的產品設計相比,NABA米蘭藝術大學‬的產品設計,這兩者有何差別?

張雷: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專業了,因為我不太瞭解NABA米蘭藝術大學,Domus Academy義大利設計碩士學院的產品設計會邀請設計界著名設計師為學生做workshop,全年有十次workshop,每次分不同的組,產品設計是整個Domus Academy人數最多的科系,汽車設計系大概十多個人,產品設計有五十多個人,在產品設計班可以通過十次workshop,與幾乎不同國家的同學們進行合作,完成這些作品。

10. 本科期間選擇了工業設計,在Domus Academy選擇了汽車設計,但最終現在正在致力於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綜合性的研究設計,是否可以說設計師是共通的,不用為了自己所選擇的專業而局限了日後自身對設計工作的定位?

張雷:你自己其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是的,設計是共通的。建築設計師可以做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師也可以做平面設計,平面設計師也可以做室內設計,本來設計就是一個共通的事情。在你有足夠多的經驗和生活經歷之後,你的設計就從一個行業、一個領域,走向一種沒有邊界的狀態,這就是設計真正要的狀態,設計的本質就是生活方式,設計的起點與終點就是如何活著,最終從如何活著的狀態轉化出設計的時候,設計就被打破了界限,你現在學習的專業與今後的工作越不相干,就證明你越成功,在我看來是如此。

11. 合作過程中,肯定會存在文化差異或喜好的意見不同,你是如何說服他人或者商量
融合意見,抑或是妥協觀點的?

張雷:如果“他人”指的是我的另外兩位合作者的話,我們會取三個人的交集,大家會有不同意見,因為大家站在不同角度上。比如一個作品,它的結構、顏色、用料、比例,這些因素我們三個都會斟酌每一點,最終會做到三個人都很滿意,不會存在誰說服誰,融合意見,三個人是在默契的情況下完成一個作品的,我們不存在互相妥協觀點的。

12. 無法去法拉利當名工人,如果想去您的工作室當一名工人,需要什麼條件?

張雷:謝謝你啊,還是挺鼓勵我的,要來我們工作室當一名工人,我們品物流形的確有工坊,有師傅,我們也有年輕的師傅,可能需要木工的基礎或手工基礎,才能夠應聘這個行業,品物流形工坊裡有很多複雜產品的打樣,藝術裝置等等。比如合夥人Chris本身木工出身,高中畢業後,去廚房工廠做一名實木木工,做幾年之後,然後學習傢俱設計,接著學習汽車設計,任何一個工作,工作一段時間都會對你的設計產生巨大影響。

13.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您有嘗試過將自己的企業與網路相結合嗎?效果怎麼
樣?

張雷:中國是一個賣東西的地方太多,原創太少的一個國家。所以網路只是一個工具,網路對於設計師來講,可以去自然應用,但它本身不能代表設計,以及設計師最根本的東西,如果你有根本的東西在,可以遊刃有餘的與任何時代進行相結合,而且品物流形也在思考並非想做一代人的設計師,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有三代設計師,希望是具有有文化延續性的工作室,可能有不同的人來執管,一種價值觀、文化的傳承或進化,我非常想看到品物流形能夠一代代傳下去,這是我特別感興趣的事情,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它能進化成什麼樣子,可以非常小,仍然只有六、七人、十人左右的工作室,但每個時代都呈現出不同的樣子,對本質、過程的追求,以及對結果的蔑視的價值觀能夠傳承下去。

14. 您在創業初期或者發售產品期間,資金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張雷:創業初期,我覺得可以用很多方式。一個設計師能生存下去應該是種本能,我可以去打工,可以去做廚師,或者去洗碗,可以去做任何事情去養活自己,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資金問題的話,沒有資金就不要去生產你的設計,可以用有限的錢把東西作出來,可以把它拍張照片發到微信上,或發給一些媒體,儘量讓更多的人知道,其實有無數的平臺在尋找原創設計。中國其實不缺賣東西的地方,也不缺投資的錢,也不缺平台,太缺原創設計師,所以我跟很多人說過,原創設計師用五年時間想方設法活下去,女孩子可以找個有錢的男朋友或去打工,做任何可以支援設計的工作,堅持五年。如果你能夠堅持自己本真的設計,你是不可能不被發現的,不可能不被買手或設計平台挖出來的,堅持五年,一定會很自如的會有很多人買你的設計,支持你的設計,但是有多少人能堅持第五年?